这款 1974 年款凯迪拉克 Fleetwood 的超稀有豪华选配车型售价高达新车价
信不信由你,在人类历史的不远处,曾经有一段时期,豪华汽车并不是将乘客与社会下层人士隔离开来的隔离舱。恰恰相反,它们曾经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方式,既能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又能让人融入其中。即便如此,还是有一些微妙的方式可以强调一些豪华汽车比其他汽车更优越。有人记得凯迪拉克护身符吗?
七十年代因什么而被人们铭记?当然是萎靡不振的时期,但还有什么?时髦的时尚、合成纤维、奇怪的发型以及整体的过度魅力。汽车行业无法避开时代的潮流,也紧随其后。
汽车越来越大,然后更大,然后真的很大。由于工程技术因不断变化的规则和法规而难以做出改变,设计师们就必须让汽车尽可能有吸引力。而天哪,他们真的开始行动了!
以凯迪拉克为例 — — 在七十年代,超级奢华的豪华轿车与它们的汽车起源并没有太大区别。不过,也有例外 — — 即使是凯迪拉克也并不平等。现在,我并不是想通过说凯迪拉克不再是世界标准来分裂互联网,但是该公司在那些困难时期确实留下了一些深刻的足迹。
讽刺的悖论是,尽管官方哀叹油价暴涨和节能策略,但凯迪拉克在尺寸方面已达到绝对极限,马力方面则跌至最低点。我想,当普通人排队加油时,拥有凯迪拉克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。
恰好在石油禁运达到顶峰时,凯迪拉克推出了 Talian - 或许这是对 70 年代整个“经济正在下滑”状态的最大回应。总的来说,70 年代的凯迪拉克并不是克制、清醒或谨慎的榜样。我的意思是,这样想:标准凯迪拉克发动机在 70 年代前半期的排量为 7.7 升。
当然,除非我们谈论的是 Eldorado,它每个气缸的活塞排量仅为一升(并且还在变化)。乘以 V8,即 8.2 升(通用汽车当时就是这么拼写的——还记得 60 年代的庞蒂亚克 6.5 升吗?)。
Eldos 是卡迪拉克声望之山的最高峰(竞争对手暗自羡慕不已)。除了短短三年车型周期,当时公司让这个富有的绰号屈居于皇冠上的明珠——护身符之下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